非理性环境下的双边动态协商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38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非理性环境对双边动态协商模型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考虑非理性因素的新模型。模型通过决策者的性格特征、个性偏好和心理优越度来模拟非理性环境,并结合协商状态来反映外部影响。论文采用了基于扰动的效用评估和环境依赖的协商策略,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非理性环境下的双边动态协商问题。传统的协商模型往往忽视了个体决策者在实际情境中可能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而这种非理性可能是由决策者的性格特征、个性偏好和心理优越度等因素导致的。因此,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双边协商模型,旨在更准确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谈判过程。 在该模型中,决策者的性格特征(MI)被用来刻画其在决策时的理性程度,个性偏好(W)反映了个人独特的价值取向,而心理优越度(MS)则衡量了决策者在协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非理性环境的基础。此外,模型还考虑了协商过程中的状态,这些状态可以作为外部环境变化的指标,进一步影响协商的进程。 为了体现非理性环境对协商决策的实质性影响,研究者引入了基于扰动的效用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决策者的效用并非完全确定,而是受到随机扰动的影响,这与非理性行为相吻合。同时,他们提出了环境依赖的协商策略,这种策略会根据当前的环境状况动态调整,以适应非理性因素的变化。 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人员证明了定义的非理性协商环境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情况,而且利用效用评估函数和协商提议策略可以更直观地展示非理性环境如何改变决策者的策略选择。实验结果证实了提出的协商模型在处理非理性环境下的双边协商问题时是有效且实用的。 关键词: 协商、非理性、个性偏好、性格特征、心理优越度 这篇论文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真实的双边协商框架,考虑了人类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这对于理解和预测复杂谈判场景中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它也为实际应用中的协商策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