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遥感研究生入学试题集

需积分: 10 5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143KB DOC 举报
"这些文件包含了北京大学1998年至2001年遥感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试题,涵盖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等部分,主要涉及遥感基础概念、遥感技术特性、遥感信息处理、遥感与GIS、GPS的关系、遥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知识点。" 遥感是地球观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电磁波谱对地表物体进行无接触的探测。试题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如下: 1. **名词解释**: - **选择性辐射体**: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吸收和反射具有选择性,即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被强烈吸收或反射。 - **电磁波谱**: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形成的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 **漫反射**:光线照射到粗糙表面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的现象。 - **大气窗口**:大气对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透明,允许其穿透,形成适合遥感观测的区域。 - **数字地形模型(DTM)**:用数字表示地面地形特征的数据模型,通常由等高线数据构建。 - **真彩色合成**:利用红、绿、蓝三种波段的图像组合,再现人眼所见的自然色彩。 - **静止卫星**:相对于地球某一点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气象监测和通信。 - **瞬时视场角**:传感器在某一时刻能接收的地面视角范围。 - **亮度湿度**:衡量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参数,与遥感图像的反照率有关。 2. **遥感技术基础**: - **遥感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在电磁波谱上有不同的响应,如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特征。 - **遥感与GIS、GPS关系**:遥感提供空间数据,GIS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GPS提供精确定位,三者结合实现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处理**:包括增强、分类、校正等,以提取有用信息。 - **遥感应用实例**:如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在地形测绘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 **遥感原理与技术**: - **波粒二象性**: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影响遥感成像和能量传输。 - **辐射亮度**:单位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能量。 -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描述了黑体辐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像点位移**:由于地球曲率和卫星运动导致的图像像素位置的变化。 -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卫星轨道设计,确保卫星在同一时间经过同一经度,利于光照条件的一致。 - **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对遥感信号的影响,提高地表信息的准确性。 - **植被指数**:通过计算特定波段的比值或差值,反映植被生长状况。 - **遥感信息模型**:描述遥感信息的生成、传播和获取过程的数学模型。 - **灰度波谱**:描述遥感图像上像素的光谱特性,反映地物的光谱响应。 - **独立变量**:在遥感数据分析中,与目标变量无关的影响因素。 4. **遥感应用与解析**: - **遥感技术特点**:包括大范围、快速、连续、动态、多光谱、非接触等。 - **推帚扫描与光机扫描**:推帚扫描(CCD)连续扫描,光机扫描通过机械装置逐行扫瞄,各有优缺点。 - **大气窗口**:如可见光和近红外,用于遥感观测。 -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拉伸、滤波等,改善图像视觉效果。 - **遥感图像分类**: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结合形状、纹理和位置信息提高分类精度。 这些试题体现了遥感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对理解和掌握遥感科学至关重要。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遥感原理,熟悉遥感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