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调制器在光模数转换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PDF格式 | 2.26MB |
更新于2024-08-28
| 35 浏览量 | 举报
"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器的相位编码光模数转换(PADC)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基于强度调制器的PADC方案中的偏置点漂移和双臂结构不对称问题。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作者提出了实现双端口相位编码的条件,并分析了光采样时钟幅度抖动、时间抖动以及输入光脉冲偏振态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案能有效抑制光采样时钟幅度抖动导致的模数转换误差,且在当前控制精度下,有效比特(ENOB)可达10 bit以上。在583 MS/s采样率的单波长系统实验中,实现了6.38 bit的有效比特,比非相位编码方案提升了2 bit以上,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关键词包括信号处理、光模数转换、相位调制、光采样时钟和幅度抖动。"
本文详细探讨了光模数转换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优化基于相位调制的光信号转换技术。传统的PADC方案常受到强度调制器偏置点漂移和结构不对称的影响,这会导致转换精度下降。针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相位编码方法,利用相位调制器来替代强度调制器,以减少上述问题的影响。
理论模型的建立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它为实现双端口相位编码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深入分析了各种因素,如光采样时钟的幅度抖动和时间抖动,这些因素会显著影响转换的精确性。此外,输入光脉冲的偏振状态也被考虑在内,因为它可能改变系统的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证明,采用相位调制的PADC方案能够有效抑制光采样时钟幅度抖动的影响,从而提高模数转换的分辨率。在实验中,当采样率为583 MS/s时,系统实现了6.38 bit的有效比特,这相比于非相位编码方法的提升,显示出方案的实际应用潜力和效率。这一成就对于高速光通信和光学信号处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更高的转换精度意味着更高效的信号传输和处理能力。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利用相位调制来改进光模数转换的性能,尤其是在对抗噪声和不稳定性方面。这一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光模数转换过程的理解,也为未来设计更先进的光学系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关推荐
weixin_38708707
- 粉丝: 5
- 资源: 899
最新资源
- 打字稿恐龙游戏
- dotnet-unpkg:使用unpkg.com作为源的纯.NET前端HTML软件包管理
- Day10
- 入门R编程和机器学习
- Perl克鲁里亚
- scroll-manager:[未维护]
- Fuzzy Mark-crx插件
- 语音回声消除使用到的算法
- 个人毕业设计 - 基于树莓派、OpenCV及Python语言的人脸识别.zip
- testWorkshop:测试WebApp
- Pomodoro Timer-crx插件
- PruebaActividad2
- ShawnOS:基本的x86操作系统内核
- Table.m:Matlab中DataTable的实验性实现
- 易语言易用键盘鼠标大师
- 拍卖源码java-nexmark:连续数据流查询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