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基因BmTPRn克隆表达研究与功能推测

0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980KB PDF 举报
家蚕BmTPR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是一篇由牛伟涛、聂作明等人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发表在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上。研究者们从自家蚕cDNA文库中成功筛选出了一种新的cDNA片段,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认它包含有TPR保守结构域,被命名为家蚕BmTPRn,基因登录号为DN237084。 BmTPRn基因的cDNA全长135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8bp,显示出它的编码潜力。研究人员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在IPTG诱导下,成功产生了重组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技术,他们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并利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抗体的效价高达1:12800,显示出良好的免疫活性。 进一步的实验揭示了BmTPRn基因在家蚕生命周期中的表达模式:在蛹阶段的转录水平最高,尤其是在五龄幼虫的不同组织中,卵巢的转录量最为显著。通过免疫印迹技术,研究者证实了BmTPRn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五龄幼虫、蛹和蛾期的存在,并且在卵巢中表现出较高的蛋白含量。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进一步确认了BmTPRn蛋白在家蚕Bm5细胞中的定位,既存在于核内也存在于质内。这提示BmTPRn可能在家蚕的生殖相关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TPR结构域的普遍性和功能性,如自我折叠、模块化组装以及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的能力,BmTPRn蛋白的功能研究对于理解家蚕的发育调控和繁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家蚕BmTPRn基因的新认识,还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揭示家蚕的生物学特性,以及TPR蛋白在昆虫发育中的潜在作用。这项工作的原创性和实用性,使得它成为家蚕基因组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