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深度剖析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03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于2001年2月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标题为"饲料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董云伟、牛翠娟和杜丽针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特别关注了不同蛋白质含量(20.2%、29.6%、40.8%和51.2%)对它们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实验所设定的蛋白水平范围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罗氏沼虾的特殊生长率(YSGR)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意味着虾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不十分敏感。然而,蛋白质水平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具体来说,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受到显著影响(P=0.002),表明高蛋白饲料可以提升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类胰蛋白酶的比活性也受到显著影响(P=0.017),表明饲料中蛋白质的增加可能会增强这种消化酶的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淀粉酶的比活性在各组别中最高,其次是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且在蛋白质含量为51.2%的饲料中,三种消化酶的比活性都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上升,消化酶的比活性也随之升高,这显示了罗氏沼虾对饲料蛋白质含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随着食物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其消化系统的响应也在调整优化。 相比之下,国内在虾类消化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酶的基本性质和个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的变化模式。这篇论文则填补了饲料营养成分对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系统研究空白,为罗氏沼虾的养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有助于优化饲料配方和提高养殖效率。 这项研究强调了在罗氏沼虾的养殖实践中,合理控制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于促进消化酶活性和整体生长的重要性,这对于虾类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