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电子商务中基于感知风险的信任模型APR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55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在P2P(Peer-to-Peer)电子商务环境中,如何通过改进DCF(Diffusion Control Function)指数退避算法来增强安全性和信任度评估的准确性。作者提出了一种名为APR(基于感知风险度的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多维度的风险因素来计算节点实体的信任度。通过感知风险度的概念,APR模型旨在提高节点的抗风险能力和信任评估的精确性。此外,论文还讨论了现有信任模型的分类,包括基于可信第三方和基于反馈/评价的模型,并特别指出EigenTrust模型在时间复杂度和抗风险能力上的局限性。" 正文: 近年来,P2P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以其去中心化、低成本和人性化的交流方式在电子商务领域崭露头角,如Lightshare和Interbind等新兴模式。然而,P2P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同时也伴随着用户身份的匿名性、空间分布的分散性以及节点的动态性,这些特性增加了交易风险。为了保障交易安全,信任模型成为了关键,它可以帮助用户评估潜在交易对象的可信度,降低交易风险。 论文中提到的信任管理概念,最初由M. Blaze等人提出,旨在通过可信第三方提供安全信息,构建一个开放、分布和动态的安全决策框架。另一方面,A. Adul-Rahman等学者深入研究了信任的主观性,并开发出用于信任评估的数学模型。现有信任模型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可信第三方和基于反馈/评价。前者如依赖PKI技术的模型,在P2P网络中并不适用,因为所有节点角色平等;后者如EigenTrust,利用邻居节点的信任迭代计算全局可信度,虽然有效,但存在时间复杂度高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论文提出了APR模型,它引入了感知风险度的概念,将多种风险因素纳入信任度计算,提高了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APR模型不仅考虑了直接信任,还综合了推荐信任,旨在更精确地反映节点的行为。通过仿真实验,APR模型被证明能有效提升信任评估的准确率,增强了节点的抗风险能力,对比其他模型,如EigenTrust,APR在处理P2P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上更具优势。 这篇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改进DCF算法,以适应P2P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信任管理和风险控制。APR模型的提出,为解决P2P环境中的安全威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助于促进P2P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论文也对当前的信任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为未来信任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