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18讲 - 顺序与折半查找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3 收藏 548KB PDF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数据结构的教学课件,主要聚焦于第18讲的内容——查找算法。查找在数据结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指在数据集合中根据给定的特定值(关键字)定位到相应的记录或数据元素。查找可以基于主关键字或次关键字进行,其中主关键字能够唯一标识一个记录,而次关键字则不具备这一特性。 查找算法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查找速度:这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包括平均查找长度(ASL),即比较关键字的期望数量。查找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2. 存储空间: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记录本身以及可能的额外存储如索引或辅助数据结构。 3. 算法复杂度:通常以时间复杂度表示,如线性查找(O(n))、二分查找(O(log n))等,低复杂度意味着算法执行更高效。 4. 平均查找长度(ASL):对于顺序查找,ASL的计算公式为n/2乘以查找次数,而在二分查找中,ASL是log2(n)。平均查找长度反映了查找一个随机元素所需平均比较次数。 查找过程分为两种基本方法: - 顺序查找:按顺序逐个比较记录,直到找到目标或者遍历完整个表。适用于无序表,ASL与表长度成正比。 - 折半查找(二分查找):适用于已排序的有序表,通过每次将查找区间减半来提高效率。查找第i个元素的ASL是log2(n-i+1),比顺序查找更快。 课件中还提供了查找算法的伪代码实现,例如对于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的具体步骤。此外,还涉及到了数据元素和表的结构定义,如顺序存储结构(SSTable)和定义了包含关键字的元素类型(ElemType)。 总结来说,这份教学课件深入讲解了查找算法的基础概念、不同类型查找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实现细节,为学习者理解数据结构中的查找操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