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分析与设计:DFD图绘制与模块化方法详解

需积分: 19 6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1 收藏 137KB DOCX 举报
软件工程论文深入探讨了结构化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结构化分析(SA)和结构化设计(SD)这两个核心环节。结构化分析是70年代末由Yourdon、Constantine和DeMarco等提出的,作为一种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技术,它通过分解和抽象来简化复杂系统的理解。分解技术通过自顶向下的层次结构,逐步细化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使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易于管理。抽象则强调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逐步添加细节,直到达到详尽的描述。 SA的步骤包括: 1. 建立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通过数据流图(DFD)精确反映现实环境。 2. 抽象出逻辑模型,剔除非关键因素,用DFD描述系统的核心逻辑。 3. 设计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对比分析两者差异,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 4. 完善目标系统的描述,考虑人机交互和其他因素,确保全面性。 描述工具方面,SA使用分层数据流图作为主要可视化工具,辅助以数据词典来解释数据含义,以及结构化语言、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明确处理逻辑。 结构化设计(SD),作为SD方法的一部分,是IBM公司倡导的一种广泛应用的设计策略。它与SA方法紧密相连,适用于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特别适用于模块化和结构化的系统重构。SD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模块化原则,从系统顶层开始,自顶向下细化设计,每个模块独立且功能单一,这样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SD方法的实施流程可能包括: - 设计模块划分:根据系统需求和SA阶段的结果,定义模块的边界和接口。 - 模块内部设计: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细化模块内部结构和算法。 - 确保模块间的协作:通过数据流图和通信图描绘模块间的关系。 - 验证和文档化:编写详细的设计文档,记录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控制流程。 结构化方法在软件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分解、抽象和模块化设计,有效组织和管理复杂系统的逻辑,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数据流图、数据词典和结构化语言等工具的使用,大大提升了需求理解和设计的精确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