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径优化与DTW-ICP算法在人体姿态识别中的应用

1 下载量 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686KB PDF 举报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人体姿态识别是一项关键技术,它在人机交互、智能监控、康复医疗、虚拟现实、体育分析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由陈芙蓉、唐棣、王露晨、王玉龙和韩丽共同完成,发表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6年第037期,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动态路径优化技术提高人体姿态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关节点标定和动作捕捉设备,能够实时捕获三维空间中的人体动作姿态序列。这些序列数据既包含了空间信息,也体现了时间序列的连续性。为了处理这种数据特性,他们引入了两种关键算法:DTW(动态时间规整)和ICP(迭代最近点算法)。 DTW是一种非线性的时间对齐技术,适用于比较两个可能在速度上有差异的时间序列。在姿态识别中,DTW能调整两个动作序列的时间尺度,使它们在最佳匹配状态下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度。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动作速度不一致导致的匹配难题,确保了不同动作间的有效比较。 另一方面,ICP算法则用于精确匹配三维空间中的点集。在姿态识别中,ICP可以找到待测模型与样本数据之间的最佳对应关系,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减少点云间的距离误差,提高匹配的准确性。结合DTW和ICP,可以构建出动作序列的相似矩阵,定义动态优化的匹配路径。 通过计算整个动作序列的相似性,研究人员能够分析和识别出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单个姿态,还考虑了动作的连续性和时序性,提高了识别的稳定性和效率。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策略在人体姿态识别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涉及到路径优化、匹配矩阵、ICP算法、DTW算法以及姿态识别,这些都是该研究的核心概念。文章中提到的早期工作,如James W. Davis等人采用的MHI和MEI模型,以及陈风生等人使用的3D神经网络,都是姿态识别领域的前驱尝试,但各有其局限性。相比之下,本文提出的方案更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动态匹配和细节捕捉,以提升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这篇论文提出的基于动态路径优化的人体姿态识别方法,通过集成DTW和ICP算法,实现了对三维人体动作的高效精准识别,对于未来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中进一步改进人体姿态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方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望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度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