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干体技术:原理、应用与实例解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27KB PDF 举报
地震相干体技术是一种基于地震三维数据体分析的高级处理方法,最初由美国AMα刀石油公司在1995年SECGA年会中引入。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和连续性来区分断层和岩性的变化。地震数据体中的不连续性通常对应于断层的存在,而连续性则指示岩性的均匀性和地层的连续性。通过分析三维地震数据中的相干切片,技术可以直观地揭示构造和断层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和效率。 相干切片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自动化工具,能够识别断层特征,减少人工解释的工作量。第一代相干处理方法依赖于单道数据处理,对于高质量的数据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果,但对噪声敏感度较高;第二代多道相干处理则在分辨率上有一定下降,但抗噪能力增强;而第三代特征构造方法则采用了多道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和特征分解,增强了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相干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体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属性分析,以及三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研究区域的复杂构造和断层特性,第一代相干处理方法通常被优先考虑,以避免小断层遗漏。通过程序设计,地震相干体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提升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的信息获取和地质理解。 地震相干体技术作为现代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其特有的分析方式,不仅提高了断层识别的准确性,而且优化了地质解释流程,对于地球科学,尤其是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处理方法出现,进一步推动地震探测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