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尺度光学测定新方法:与电子显微镜的进展
需积分: 50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11KB PDF 举报
本文探讨了原子尺度的光学测定这一前沿科研领域,尤其是在1987年提出的创新性光学方法。传统的观念认为,由于原子直径远小于可见光波长,直接利用光学手段测定原子尺度被认为不可能。然而,自Ruska于1933年发明电子显微镜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突破,尤其是通过控制运动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理论上使之达到原子尺度。
尽管电子显微镜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潜力,但实际操作中受技术限制和仪器稳定性等因素影响,直接观测原子的难度很大。直到七十年代,随着薄膜制备技术、衍射衬度和位相衬度成像技术的进步,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显著提升,能够观察到晶体中单原子集团和单原子串的结构,以及它们在晶格中的运动。Binnig和Rohrer于1981年研发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更是实现了直接观察单个原子台阶和石墨表面原子排列,标志着原子尺度观测的里程碑。
这些精密设备的成功研制解决了直接观察原子结构和运动的问题,使得原子尺度的测定变得更加精确。这一成就为Ruska、Binnig和Rohrer赢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在高度严谨的实验环境中进行,设备成本高昂,普通实验室往往难以承担。因此,尽管光学方法在原子尺度测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它仍然主要局限于专业实验室和高端科研机构。
总结来说,本文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 原子尺度光学测定的新方法:介绍了一种能与量子力学理论和传统实验结果相符的新型光学测定法。
2. 电子显微镜的发展:从早期的理论设想发展到能观察到原子结构的突破,如电子束控制和薄膜技术的进步。
3.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这两种设备在原子尺度观察中的应用和它们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4. 技术挑战与限制:如何克服仪器稳定性、成本和使用条件等问题,以实现精确的原子尺度测量。
5. 科学成就的认可:Ruska、Binnig和Rohrer因在原子尺度观测领域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29 浏览量
109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5-30 上传
2021-05-28 上传
2021-05-21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21-04-24 上传
2022-06-10 上传

weixin_38557068
- 粉丝: 4

最新资源
- Simcoin: Python与Docker打造的区块链模拟框架
- 下载灰色超宽屏商业建筑PPT模板免费图片
- Java开发实用备忘录:高效编程的秘诀
- 仿MSN界面的VC++ GUI小程序与源代码发布
- 2001-2005年CUCUM数学建模评阅文章精华
- VC++五子棋游戏源代码解析与初学者指南
- Python后台运行模块:简化CLI与Web应用开发
- 网页字体大小调整与缩放特效实现方法
- 掌握UML软件架构设计,成为入门高手
- 40道MySQL面试题深度解析与数据库优化技巧
- MSP430F249信号发生器设计与仿真教程
- Flash动画制作技巧:实现圆形叠加Loading效果
- 上传图片Demo:实现拍照与相册图片上传功能
- Html转换工具:stringbuider.exe与StringBuild.exe功能对比
-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中快速傅里叶变换源代码解析
- MySQL 7.6.11版本MyDAC Delphi控件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