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氟沙星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抗菌活性研究

0 下载量 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853KB PDF 举报
"氧氟沙星锌配合物的结构、光谱性质与抗菌活性的研究" 这篇2011年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以氧氟沙星作为配体的锌(II)配合物Zn(ofo)2(H2O).2H2O的合成、结构特性以及其在抗菌活性方面的表现。该配合物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交叉领域。 论文首先报道了锌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指出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9.306(1)Å,b=11.331(1)Å,c=17.787(2)Å,α=92.667(1)°,β=94.898(2)°,γ=92.071(2)°,体积V=1865.1(3)ų,且晶胞中包含两个配位单元(Z=2),密度Dc=1.496 mg·m-3。结合物呈现畸变的四方锥形配位几何构型,其中水分子的氧原子位于锥顶,而氧氟沙星的两个羧酸根和一个酮基的四个氧原子位于锥底。 进一步的研究涉及配合物的光谱特性。论文探讨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揭示了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化学键振动信息。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则提供了关于电子跃迁的信息,帮助理解配合物的光学性质。此外,还通过固体荧光光谱来探索配合物的发光行为,这可能对于理解其生物活性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估其生物功能,论文利用液体稀释法测试了配合物及原始药物配体对不同类型的细菌的抗菌活性。这些测试包括了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结果显示,配合物与原始药物氧氟沙星在抗菌活性上具有相似的效果。 这篇论文的贡献在于它不仅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氟沙星锌配合物,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解析,还通过光谱分析和抗菌活性实验,深入理解了配合物的化学和生物性质。这项工作为设计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