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交互式系统生成架构:基于概念模型的研究

需积分: 4 0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304KB PDF 举报
“一种基于概念模型的移动交互式系统的生成架构,由李娟妮和华庆一研究,探讨了在移动环境中如何应对用户需求、技术环境和使用情境的多样性对交互式系统开发的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模型描述方法,从静态元素集合、动态过程描述、领域知识约束和交互过程四个角度来描述特定用户需求。进而,他们构建了一种从概念模型到开发范式的生成架构,能将需求分析阶段的概念精确地转化为系统设计,并利用移动设计模式生成高可用性的移动系统。文中通过一个校园导航系统的实例展示了该架构的应用。” 在移动计算领域,交互式系统的开发面临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挑战。传统的开发方法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个性化用户需求。李娟妮和华庆一的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提出的基于概念模型的多维度描述方法,为理解和表述移动环境中的交互需求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这种方法包括: 1. 静态元素集合:这部分关注系统的静态结构,如界面元素、数据结构和功能模块,帮助开发者理解系统的基本构成。 2. 动态过程描述:动态过程描述关注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流程,包括事件触发、状态转换和操作序列,使得开发者可以清晰地定义系统的运行逻辑。 3. 领域知识约束:领域知识约束是指特定应用领域的规则和限制,这有助于确保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 交互过程:交互过程的描述关注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方式,包括输入、输出和反馈机制,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 基于这些描述,他们构建的生成架构将高层次的需求抽象逐步细化为具体的开发步骤。这一过程保证了需求分析阶段的概念能在系统设计中得到精确体现,减少了需求理解和实现之间的鸿沟。同时,通过结合移动设计模式(如响应式设计、触摸友好的界面等),该架构可以生成更加适应移动设备特性的高可用性系统。 实例应用部分,他们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个架构设计一个校园导航系统。这样的实例演示了该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可行性,证明了该框架在解决移动交互式系统开发问题上的有效性。 这项研究为移动交互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论,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用户体验,对移动应用开发者和人机交互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