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论基础》- 朱雪龙 -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解析
需积分: 39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8MB PDF 举报
"应用信息论基础-朱雪龙 编著"
在信息理论中,信道编码是一个关键领域,它与信源编码共同构成了通信系统的基础。信道编码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从而增强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信源编码不同,后者主要是为了压缩数据的冗余度,提升传输效率,而信道编码则是在数据传输前添加额外的信息(冗余码),以便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
信源码,即经过信源编码处理后的码,通常用于优化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效率。而信道码,也称作数据传输码或差错控制码,是通过特定的编码技术,如奇偶校验、卷积编码、Turbo编码或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等,附加到原始信息上,以抵抗信道噪声和干扰。这些冗余信息在接收端被用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接收。
朱雪龙编著的《应用信息论基础》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书中涵盖的章节广泛,从信息的定义、熵和信源的冗余度压缩编码开始,进一步探讨了熵压缩编码,这是利用信息熵来设计高效编码的方式,如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
信道的容量和信道编码是书中的重点,这部分内容讲述了如何根据香农定理确定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并设计合适的编码策略来逼近这一极限。例如,信道编码可以通过创建冗余位来实现,当数据在有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时,冗余位可以帮助接收端识别并修复错误。
第7章深入讨论了最大熵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这些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于信号处理和识别系统的设计。第8章涉及非统计意义下的信息理论,包括组合信息和算法信息,这扩展了信息理论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仅限于统计概率模型。
最后,书中在第9章提到了通信网络中的信源编码与信道容量问题,这是理解现代通信系统设计的关键。这一部分可能涵盖了多用户信息理论和资源分配策略,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网络资源条件下优化整体系统的性能。
《应用信息论基础》是一本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的教材,适合信息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同时也可供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资料。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理解信息理论的核心概念,掌握提高通信可靠性和效率的编码技术。
124 浏览量
222 浏览量
366 浏览量
2024-07-19 上传
1356 浏览量
451 浏览量
107 浏览量

liu伟鹏
- 粉丝: 24

最新资源
- Mosayq for Muzei: 生成个性化Android壁纸的艺术项目
- 获取MONyog MySQL监视器和顾问5.1.2-1完整版
- INDY实现高效邮件收发处理与数据交换系统
- IIS安装过程中解决数据库安装的问题指南
- GNU GCC编程资料大全:提升C语言开发能力
- Linux下利用TCP提升网速的脚本使用指南
- C#实现高精度计时器:深入底层API调用技巧
- Android环形调节条控件制作与源码解析
- MFC游戏Launcher半透明伪异形窗口实现
- 深入解析Tiny6410硬件详细手册
- 如何建立与使用Docker容器的多Web服务
- C#中DLL调用的实现方法及示例代码
- OpenFalcon监控系统的SuitAgent数据获取工具
- RxJava与Retrofit整合教程:高效网络请求处理
- SMTP网络编程实现邮件系统发送功能
- jQuery打造的动态天气仪表板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