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ar数据库中间件:架构、实践与阿里巴巴的应用

需积分: 8 0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2.46MB PDF 举报
"Cobar的架构与实践 - 阿里巴巴的数据库中间件解决方案" Cobar,全称为“Clustered Bar”,是阿里巴巴B2B在2008年推出的一款数据库中间件,主要设计用于应对大规模业务场景下对数据库的高性能、大容量和高可用性的需求。它作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单一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和并发访问时的性能瓶颈问题。 Cobar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件: 1. **接入层**:应用层通过Cobar进行数据库访问,Cobar作为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代理,负责接收和分发SQL请求。这一层提供了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的能力,确保高可用性。 2. **读写分离**:Cobar支持读写操作的分离,对于读密集型的操作(如`SELECT`),Cobar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只读副本,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写操作(如`UPDATE`, `INSERT`, `DELETE`)则直接发送到主库,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3. **变更记录跟踪**:对于数据库的变更操作,Cobar利用MySQL的binlog或Oracle的redolog,记录这些变更,以便后续处理。 4. **Erosa**:Erosa产品解析变更记录,并将其转化为统一格式存储在Eromanga中。Eromanga是一个缓存系统,管理变更数据的生产和消费。 5. **Eromanga**:负责维护生产者(Erosa)和消费者(如Otter)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变更的准实时同步。 6. **Otter**:Otter是跨机房数据库同步的组件,它可以消费Eromanga中的变更数据,实现异地数据的高效同步,增强系统的容灾能力。 Cobar在阿里巴巴的实践中,特别是在2008年,已经广泛应用于B2B中文站、国际站、国际交易、搜索、数据仓库和ITU等多个部门的200多个应用中。其中,中文站的Offer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数据量巨大,访问频繁。在2008年,由于单点Oracle+小型机的性能瓶颈,导致负载过高、CPU利用率饱和、连接数过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Cobar引入了表的拆分策略,如Amoeba(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切分方案),将单个大表拆分为多个小表,分散到多个数据库实例上,以提高处理能力和并发性能。 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到了2010年,Offer表的数据量达到了3亿,Cobar通过动态扩展和数据分片策略,成功地应对了这种增长,保证了服务的稳定性和性能,避免了单点故障的风险,体现了Cobar在大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强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