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演进:学生选课E-R图与数据结构化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438KB PPT 举报
在"图a学生选课局部E-R图 - Access 数据库基础"的学习材料中,我们首先回顾了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这些阶段展示了数据管理从早期的简单存储方式逐渐向更为复杂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1. 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数据管理非常初级,数据不能持久保存,没有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数据结构面向程序,没有明确的文件概念。 2. 文件系统阶段(60年代):数据通过文件形式得以长期保存,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开始分离,文件组织多样但缺乏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虽然可以共享数据,但存在数据冗余、不一致性和文件间孤立的问题。 3.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期):数据库系统引入了关键变革,如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独立性提高、用户界面友好,以及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应用软件组成,DBMS作为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提供数据创建、查询、更新等操作。 数据库的基础概念包括: - 数据库(Database,DB):它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强调数据间的联系是其核心特性。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为用户提供与数据库交互的接口。 - 数据库系统(DBS):包含DB、DBMS、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是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环境。 此外,数据库设计也分为三个层次: - 概念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抽象模型,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 - 逻辑设计:将概念设计转化为适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的具体结构。 - 物理设计:考虑实际硬件和存储方式,确定数据在物理存储设备上的布局。 在这个局部E-R图中,涉及的学生选课场景中,实体和它们的属性被清晰地表示出来: - 学生(Student):具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等属性,实体标识符可能是学号。 - 开课(Course):包含课程名和教师号。 - 选修(Enrollment):连接学生和课程的关系,表示学生选修某门课程。 总结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理解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核心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数据库系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管理学生选课信息。同时,掌握E-R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设计更复杂的数据库架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