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现控制系统滞后校正设计详解

需积分: 37 47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9 收藏 224KB DOCX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通过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旨在改善系统性能。滞后校正能够通过降低系统截止频率和增强抗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设计步骤包括绘制伯德图,确定相位裕度,选择校正参数,并校验性能指标。" 在自动控制领域,滞后校正是一个重要的控制策略,特别是在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通常表现为式(1.1-1),其中a和T是可调整的参数。这种校正方法在高频段呈现负增益,能有效地过滤高频噪声,同时通过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加相位裕度,进而改进系统的暂态响应。 设计滞后校正的一般步骤如下: 1. 首先,根据稳态性能指标要求,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如果系统在截止频率附近相位变化大,可能需要滞后校正来补偿相位滞后。 2. 确定校正后的截止频率,即相角为所需相位裕度的频率。然后,选择合适的值,以补偿滞后校正引入的相位滞后,一般取值范围在之间。 3. 在未校正系统伯德图上确定的分贝值,并设置,以确定参数a,确保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4. 根据a选取参数T,使得不超过之前选择的值,以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近似公式(1.2-1)完成。 5. 最后,绘制校正后的伯德图,检查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需要调整a和T的值。 在进行滞后校正前,需要分析和确定原始系统的一些关键参数。例如,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增益K由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此外,需要计算校正前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以评估校正的必要性。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分别通过式(2.1-1)和(2.1-2)计算,确定了系统在不失真的最大输入幅度和相位穿越零线的频率。 在MATLAB环境中,可以利用控制工具箱进行这些步骤的自动化,包括绘制伯德图,计算参数,以及设计和仿真滞后校正网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或工程师可以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实际操作提升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