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内部与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需积分: 19 1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531KB PDF 举报
本文以"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非效率投资实证研究(2012年)"为标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的非效率投资问题。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旨在考察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特别是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情况。 首先,内部治理机制是研究的重点。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投资过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当大股东持有较大股份时,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偏向于追求增长而非效益,从而产生投资过度的现象。然而,对于投资不足的问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未显示出显著的约束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大股东的利益导向并不总是与公司的整体效率一致。 其次,股权制衡机制的缺失被发现未能有效地抑制无效投资。如果公司的股权结构缺乏多元化,容易出现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和制衡,这可能导致管理层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同时,论文指出独立董事制度在遏制非效率投资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独立董事的角色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者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限性。 管理层持股也被纳入考量,尽管没有提高投资效率,但合理的高管薪酬体系被证实能够激励管理层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从而提升投资效率。这表明薪酬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薪酬可以促使管理层做出更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 外部治理机制方面,独立审计的作用并未如预期那样显现,可能是因为审计质量标准和执行力度有待提高。然而,法制环境的改善被证明可以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意味着法律监管的加强和制度的完善在优化投资决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揭示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公司治理机制下非效率投资的现状,并提出通过优化内部股权结构、强化独立董事作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以及提升外部审计质量和法制环境来改进投资决策效率。这些发现对于公司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投资者理解和应对非效率投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