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与快速排序的非递归实现解析

需积分: 31 0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713KB PPT 举报
"快速排序的非递归实现-数据结构上课ppt" 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由C.A.R. Hoare在1960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通常快速排序的实现方式是递归的,但这里讨论的是非递归实现。 在非递归实现快速排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栈来模拟递归调用的过程。首先,将整个待排序的数组压入栈中,栈的每个元素是一个结构体,包含排序区间左边界`left`和右边界`right`。当栈不为空时,执行以下步骤: 1. 弹出栈顶元素,得到当前的排序区间。 2. 对该区间进行划分,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并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使得基准值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右边的元素都大于或等于基准。 3. 检查划分后的左右两部分,如果任一部分的元素数量大于1,那么将其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压入栈中,因为这些部分还需要进一步排序。 这种非递归实现方法避免了递归调用带来的系统栈开销,但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栈。栈的元素结构如描述所示,定义了一个`struct node`,包含两个整型成员,`left`表示排序区间的起始下标,`right`表示结束下标。 线性表是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由N个具有相同特性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前后关系。线性表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链式存储结构。在顺序存储结构中,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类似于数组,可以快速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而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元素通过指针连接,元素在内存中的位置可以不连续。 线性表支持多种基本操作,如创建、清除、查询长度、插入、删除、搜索、访问和遍历等。在实际编程中,这些操作可以通过自定义的线性表类来实现,也可以利用标准模板库(STL)中的容器,如`std::vector`或`std::list`来完成。 在快速排序的非递归实现中,线性表的概念可以用于描述待排序数组的状态,例如,栈中的元素可以看作是线性表的子表,每次操作都是对这些子表进行划分和排序。而线性表的操作,如插入和删除,可以类比地理解为在栈中压入和弹出节点,以及在排序过程中调整元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