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诺依曼计算机特点与微处理器发展史

需积分: 9 5 下载量 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1.54MB DOC 举报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本涵盖了微机设计基础和微处理器发展历程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习题解答,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该文档主要关注两个关键知识点: 1.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特点**: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核心理念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其特点包括: - **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均采用二进制形式,便于逻辑处理和存储。 - **自动执行**: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存储器中,按照顺序连续执行,提高了效率。 - **硬件系统构成**: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分工明确。 - **控制器控制**:控制器负责指令的执行流程控制,包括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 **运算器为中心**:运算器是核心组件,负责数据处理和运算。 2.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发展阶段及典型芯片特点**: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六个主要阶段,从早期的4/8位处理器(如Intel 4004和8008)到后来的32位和超级处理器(如Intel 80386、Pentium系列): - **第一代**(1971-1973):4/8位低档微处理器,如Intel 4004,晶体管少,速度慢。 - **第二代**(1974-1977):8位中高档处理器,如Intel 8080,性能提升明显。 - **第三代**(1978-1984):16位微处理器如8086,寻址能力增强,主频提升。 - **第四代**(1985-1992):32位处理器,如80386,引入分段和虚拟存储技术。 - **第五代**(1993-1999):超级32位处理器(Pentium系列),增加多媒体处理能力。 这些发展阶段反映了微处理器在性能、复杂性和功能上的不断提升,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世代处理器的演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