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碱性磷酸酶cDNA克隆与结构预测:功能保守与物种差异

0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737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碱性磷酸酶(ALP)的cDNA序列分析及其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作者陈晓武和施志仪来自上海水产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他们利用RACE方法成功克隆了牙鲆ALP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这对于理解ALP在牙鲆发育和变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牙鲆ALP cDNA全长为1811个核苷酸,编码出的蛋白质包含47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2293.1 Da,等电点为7.67。研究发现,编码区的核苷酸GC含量在ALP同源基因中表现出显著差异,脊椎动物的含量高于非脊椎动物和细菌,这可能反映了不同物种间ALP功能的适应性进化。 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牙鲆ALP显示出与青黑斑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和斑马鱼(Danio rerio)组织非特异性ALP的较高同源性,这支持了在物种进化上的共通性。在蛋白质序列中,ALP的关键功能区域,如金属离子结合位点、N糖基化位点和丝氨酸磷酸化位点,显示出高度保守性,这表明这些功能在多种物种中保持了一致性。 牙鲆ALP与人类胎盘ALP(PALP)的蛋白序列相似度高达43%,这提示它们在结构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具体到三维结构,两者的氨基酸空间位置比较揭示了一个潜在的二硫键形成,连接141和203位的半胱氨酸与人PALP的121和183位半胱氨酸。在活性中心,虽然Zn离子周围的氨基酸残基有2个不同,而Mg离子周围的氨基酸差异更小,仅有2个不同,其中包括一对类似的丝氨酸和苏氨酸。 ALP作为一个同型二聚体磷酸单酯酶,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参与众多生物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牙鲆ALP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酶结构与功能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他物种ALP特性的基础,对于酶学、发育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