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发展历程与功能详解

需积分: 10 7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713KB PDF 举报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入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演进,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早期的裸机发展到今天的复杂多样的系统,操作系统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1. 第一代(1945-1955):电子管时代 这一时期,计算机完全依赖于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没有高级语言的支持,更不用说操作系统了。程序员必须直接与硬件交互,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低下且难度极高。 2. 第二代(1955-1965):晶体管时代 随着晶体管的引入,出现了批处理系统,如BKS系统(1961年),采用磁带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先进的时间片调度,实现了程序的批量处理。这是操作系统概念的初步形成。 3. 第三代(1965-1980):集成电路时代 以IBM的OS/360和多个重要的操作系统如MULTICS(1960年代中期)和UNIX(1966年)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操作系统开始具备多道程序设计和分时功能。进程管理成为核心,引入了不可中断操作、需求分页、输入/输出池和优先级调度等技术,同时支持远程作业提交。 4. 第四代(1980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个人电脑兴起,微软的MS-DOS(早期的Windows前身)和UNIX系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Linux等)、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并行操作系统应运而生,如Windows系列和类UNIX系统,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协作和共享资源。 操作系统概念: 尽管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操作系统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系统中的管理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以及协调和调度进程。其主要功能可概括为:一是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为应用程序提供抽象层,二是作为资源管理者,确保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 操作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驱动程序(管理硬件设备的软件)、内核(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硬件和内存管理等关键任务)、支撑库或接口库(提供服务给应用程序调用)、以及外围设施(如文件系统、网络接口等),这些组件共同构建了现代操作系统的基础架构。 技术变革推动了操作系统的发展,例如开放源码理念的兴起(OpenShop阶段,如IBM 701 OpenShop,1954年),批处理系统的改进,以及对并发性和资源共享的优化。每一个技术革新都在提升操作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 总结来说,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涉及计算机系统架构、历史演进、核心概念、组成部分和技术变革等多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轨迹,也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操作系统原理对于从事IT行业的人来说,是理解和开发复杂软件系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