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访问对象(DAO)设计模式解析与事务处理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25 6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9 收藏 24KB DOCX 举报
"DAO设计模式是J2EE开发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分离数据访问逻辑与业务逻辑。它包括DAO工厂类、DAO接口、实现接口的具体类以及数据传输对象。DAO作为事务性对象,其操作通常与事务相关联。事务划分分为编程性事务和声明性事务,编程性事务要求程序员在代码中明确处理事务边界,而声明性事务则由运行时环境(如EJB容器)自动管理。在设计DAO时,需要考虑如何开始和结束事务,以及事务的责任归属。DAO可以独立负责事务,也可以采用延迟事务处理,将事务逻辑放在调用DAO的方法中。实例代码可以帮助理解这两种策略的应用。" DAO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数据访问层的实现,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操作(例如数据库查询、增删改查)与业务逻辑解耦,使得业务层可以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存储技术进行开发。 1. DAO基础组成部分: - DAO工厂类:提供创建DAO对象的实例化机制,通常用于根据不同的数据源动态创建对应的DAO实现。 - DAO接口:定义了一组操作数据的公共方法,供业务层调用。 - DAO实现类:实现DAO接口,具体实现数据访问的逻辑。 - 数据传输对象(DTO):用于在DAO与业务层之间传输数据,通常是简单的JavaBean。 2. 事务划分: - 编程性事务:开发者需要在代码中明确设置事务的开始和结束,例如使用JDBC的Connection对象的commit()和rollback()方法。 - 声明性事务:通过配置文件或注解来指定事务的边界,如EJB的@TransactionAttribute。 在选择事务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事务范围:一个事务是否只涉及单个DAO,还是涉及多个DAO的协作。 - 跨DAO访问:如果多个DAO需要在一个事务中协同工作,那么可能需要在更高的层次(如Service层)进行事务管理。 - 事务管理复杂性:编程性事务更灵活但更复杂,声明性事务更简单但可能不够灵活。 举例来说,如果选择DAO自身负责事务管理,代码中可能包含try-catch-finally结构,用于开始和结束事务。而如果选择延迟事务处理,事务的开始和结束可能会在调用DAO的Service方法中进行,这样可以保持DAO的简洁性。 实例代码未给出,但通常会包含创建、更新、删除等基本操作,并结合事务处理代码来演示如何在DAO中或DAO调用者中实现事务划分。通过具体的实现,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DAO设计模式以及事务处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