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校正场线圈馈线系统干盒结构设计与分析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448KB PDF 举报
"ITER校正场线圈馈线系统干盒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2012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中校正场线圈馈线系统的干盒设计及其分析。干盒在ITER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承担着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与外部室温电力系统之间过渡连接接头的容纳任务,并为这些过渡连接以及外部电缆提供稳定的支持。干盒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ITER装置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作者们依据ITER对干盒的具体需求,对校正场线圈馈线系统的CC干盒进行了详尽的设计阐述。设计过程中,他们考虑了干盒的整体结构,包括材料选择、形状优化、密封性等方面,以确保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高磁场)干盒能够保持其功能完整性。 文章详细介绍了干盒的结构设计,包括内部布局、连接接头的安置、支撑系统的设置等,以满足高温超导电缆和室温电力系统之间的安全连接。此外,文中还进行了结构力学分析,评估了干盒在承受不同载荷情况下的稳定性,如静态和动态载荷,以防止在运行期间出现不必要的形变或损坏。 热传导分析是另一关键部分,因为超导材料对温度极其敏感。作者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了干盒内的热流路径,以确保热量能有效散发,防止过热导致超导材料失去超导特性。这涉及到热绝缘材料的选择和布置,以及冷却系统的优化。 此外,干盒的结构模态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涉及到对干盒在工作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振动模式的研究。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确定干盒在特定频率下的振动响应,以避免共振现象,从而保证干盒在ITER装置运行中的稳定性。 这篇文章为干盒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在设计上给出了具体指导,还在工程实践中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干盒的优化设计对于ITER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通过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文章为实现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