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点: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实践探索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90KB PDF 举报
"“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 在新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教育领域面临重大挑战。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许多教学点变得孤立无援,无法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手段,被寄予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厚望。 作者王继新、施枫和吴秀圆在湖北省咸安区、恩施州等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他们以"互联网+教学点"为主题,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具体实践包括建立双轨数字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弥补师资不足,确保课程的完整开设。他们创新教学模式,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农村教学点,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在咸安区,他们构建了"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模式,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管理四个驱动力的融合。而在恩施州,他们则提出了"三式"破"三难"的模式,即通过网络教学、混合学习和远程协作,有效解决了教学点的师资、课程和管理难题。 这些模式的成功实施,显著提升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的专业发展滞后于技术进步,教育管理者理念更新和领导力提升的需求,以及亟待构建的保障机制。 为应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两化一体"协同推进,即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以及UGBS(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协同协作的策略,旨在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培训,完善教育政策和管理机制。 总体来看,"互联网+"为解决新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探索,有望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