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信道利用率解析:碰撞与发送效率
需积分: 2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12.7MB PPT 举报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课程中的"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这一章节详细探讨了在以太网通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关键概念。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其核心是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协议,用于管理数据包的发送和避免数据冲突。
发送一帧数据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发送准备(发送期,T0):当数据准备好发送时,设备开始监听信道,等待空闲状态。
2. 争用期(碰撞检测期):发送设备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发送帧。如果其他设备也在同一时刻发送,就会产生碰撞,所有发送的数据包都会被接收,但无法正确解析。
3. 冲突后的重传:一旦发生碰撞,发送设备会检测到冲突并停止发送,然后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再次尝试发送。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多次,直到发送成功或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4. 占用期:如果发送成功,帧将在信道上占用一段时间,直到帧完全传输完毕。
5. 信道恢复空闲:帧传输完毕后,信道再次变为空闲状态,此时信道利用率达到了顶峰,然后逐渐降低直到下一次数据传输开始。
信道利用率是指网络在单位时间内实际传输数据的效率,受到碰撞、重传等因素的影响。理想情况下,信道应始终处于空闲状态,利用率接近100%。然而,在实际的以太网环境中,由于碰撞和重传的存在,信道利用率通常低于理论值,这直接影响了网络的吞吐量和整体性能。
课程还提及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如硬件资源共享、因特网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互联网的三个主要阶段——从最初的ARPANET到分布式ISP结构,以及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这些都是理解以太网信道利用率背后技术背景的关键。此外,章节还提到了万维网(WWW)的普及对网络使用便捷性的提升,以及因特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以太网工作原理及其效率问题,这对于网络管理员、系统工程师和数据通信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09-08-04 上传
2008-09-10 上传
2008-03-07 上传
2010-04-13 上传
2012-10-12 上传
黄子衿
- 粉丝: 20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深入浅出:自定义 Grunt 任务的实践指南
- 网络物理突变工具的多点路径规划实现与分析
- multifeed: 实现多作者间的超核心共享与同步技术
- C++商品交易系统实习项目详细要求
- macOS系统Python模块whl包安装教程
- 掌握fullstackJS:构建React框架与快速开发应用
- React-Purify: 实现React组件纯净方法的工具介绍
- deck.js:构建现代HTML演示的JavaScript库
- nunn:现代C++17实现的机器学习库开源项目
- Python安装包 Acquisition-4.12-cp35-cp35m-win_amd64.whl.zip 使用说明
- Amaranthus-tuberculatus基因组分析脚本集
- Ubuntu 12.04下Realtek RTL8821AE驱动的向后移植指南
- 掌握Jest环境下的最新jsdom功能
- CAGI Toolkit:开源Asterisk PBX的AGI应用开发
- MyDropDemo: 体验QGraphicsView的拖放功能
- 远程FPGA平台上的Quartus II17.1 LCD色块闪烁现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