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K-means:基于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算法

5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368KB PDF 举报
"种好的初始聚类中心策略至关重要。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策略,如K-means++[7],该方法通过概率方式选择初始聚类中心,以减少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然而,K-means++在处理高维数据和非凸形状簇时仍存在问题。 2基于密度的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策略 针对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优化策略。首先,计算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点的密度,通常使用DBSCAN算法[8]中的ε邻域和样本点的数量来衡量。密度定义为在某点周围ε邻域内样本点的数量。然后,我们将所有样本点按照密度进行排序,选取高密度区域中的前k个点作为候选聚类中心。为了避免这些点过于集中,我们设置一个阈值,确保被选中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这个阈值。这样可以确保初始聚类中心覆盖了数据集的多个显著密度区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局部。 对于低密度区域,由于可能存在噪声点,我们采取特殊处理策略。例如,我们可以将这些点暂时排除在聚类之外,或者使用DBSCAN等其他聚类算法对这些区域进行专门的处理,以减少噪声点对聚类结果的干扰。 3实验与分析 为了验证优化后的算法效果,我们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与标准K-means和K-means++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优化算法在聚类准确性和稳定性上都优于传统K-means,尤其是在处理含有噪声和复杂形状簇的数据集时,优势更为明显。 4结论与展望 基于密度的优化初始聚类中心K-means算法成功解决了传统K-means的局限性,提高了聚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然而,该方法在处理动态数据流或大规模高维数据时可能会面临计算效率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计算过程,以及结合其他聚类算法,以适应更复杂的数据环境。 参考文献: [1] ... (此处列出参考文献) [2] ... [3] ... [4] ... [5] ... [6] ... [7] ... [8] ... (注:以上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了扩展,但并未提供具体的参考文献,实际撰写时需填充真实的引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