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o码详解:逼近Shannon极限的优异性能

需积分: 1 2 下载量 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471KB PPT 举报
"该资源主要介绍了 Turbo 码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优秀性能。通过仿真,展示了采用长度为65536的随机交织器、BPSK调制和18次译码迭代的 Turbo 码在信噪比 Eb/N0 大于等于0.7dB时,码率为1/2的误比特率可达到BER≤10-5,这一表现接近Shannon极限。" 详细内容: Turbo 码是一种高效纠错编码技术,其设计灵感来源于Shannon的信道编码定理。1948年,Claude Shannon提出了这一理论,指出存在一种编码方法,当码率R低于信道容量C时,随着码长n的增加,采用最大似然译码,信息传输的错误概率可以趋近于零。然而,实际中由于长码的复杂性和短码的性能限制,实现这一理论面临挑战。 Turbo 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了并行级联的结构,由两个反馈系统卷积码和一个随机交织器组成。这种结构使得 Turbo 码在保持较低译码复杂度的同时,实现了接近Shannon极限的性能。在本例中,仿真结果表明,在65536的随机交织器下,码率为1/2的 Turbo 码经过18次迭代译码,即便在较高的信噪比(Eb/N0 ≥ 0.7dB)环境下,误比特率仍能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BER ≤ 10-5),这与Shannon极限仅相差0.7dB,体现了 Turbo 码的卓越性能。 Turbo 码的译码器通常采用软输入软输出(SISO)算法,如BCJR算法,进行迭代译码。这种方法允许译码器利用来自信道的“软”信息,即概率信息,来改进解码决策,从而提高纠错能力。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中,BPSK调制是常见的选择,因其简单且抗干扰性强。 在纠错编码的发展历程中,分组码如Hamming码是早期的重要成果。Hamming码能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并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但其码率和性能限制了其在高速通信中的应用。而 Turbo 码的出现,标志着编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它通过级联编码和迭代译码的方式,实现了接近Shannon限的性能,为现代通信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错误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