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因素影响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387KB PDF 举报
该论文《太湖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表于2011年的《湖泊科学》(Lake Sciences)第23卷第4期,作者王经结等人来自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太湖水体中的溶解态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进行了详尽的浓度测定,旨在探究这些毒素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氮、磷、总有机碳、蓝藻生物量以及温度等关键环境因素的关联。 研究发现,微囊藻毒素在湖底的浓度相对稳定,表现出一致性。然而,在一天之内,毒素浓度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可循。值得注意的是,冬季是微囊藻毒素浓度较高的时期。在竺山湾和西部沿岸的两个特定监测点(N5和N1),一年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波动较大。MC-LR浓度通常高于MC-RR,但在8月和9月,这一趋势却发生反转。 水中的溶解性微囊藻毒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特别地,微囊藻毒素与总氮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意味着氮含量越高,毒素浓度可能也越高。另一方面,微囊藻毒素与总磷的关系并不显著,表明磷的影响可能不那么直接影响毒素的生成。在蓝藻爆发期间,MC-LR与总氮、总磷、温度、总有机碳以及蓝藻生物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提示了蓝藻生长可能加剧了毒素的形成。相比之下,MC-RR则与所测试的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 这篇论文为理解太湖生态系统中微囊藻毒素的动态分布及其环境驱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对于湖泊环境保护和水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关系,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湖泊管理策略来控制微囊藻毒素的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