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转储方法与恢复技术

需积分: 13 0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59MB PPT 举报
"数据库转储方法小结-数据库系统概论" 在数据库管理中,转储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转储方法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免受意外损失,确保在系统故障后能够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下是转储方法的分类和详细解释: 1. **转储状态** - **静态转储**:在数据库不进行任何事务处理的情况下执行转储,保证转储的数据处于一致状态。这种转储方法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的严格要求。 - **动态转储**:在数据库进行事务处理的同时进行转储,可能包含未提交的事务数据。因此,恢复时需要额外的处理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 **转储方式** - **海量转储**:一次性转储整个数据库,包括所有数据和元数据。这种方式简单但效率较低,且如果只有一部分数据需要恢复,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 **动态海量转储**:类似于海量转储,但在转储过程中允许新的数据写入。这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恢复策略,因为转储可能包含部分中间状态的数据。 - **静态海量转储**:在数据库锁定期间执行的海量转储,确保转储的数据是完整的。 3. **增量转储** - **增量转储**:仅转储自上次转储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这减少了转储所需的时间和存储空间,适合频繁更新的数据库。 - **动态增量转储**:在数据库运行时持续追踪并转储变化的数据。这种策略可以实时备份,但恢复过程可能更复杂。 - **静态增量转储**:在数据库停止更新后,转储自上次全量转储或增量转储以来发生改变的数据。这样可以保持数据一致性,但需要定期执行全量转储以避免增量过多。 这些转储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系统的具体需求,如数据的更新频率、可用存储资源、恢复速度以及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结合多种转储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备份和恢复效果。 学习数据库系统,不仅需要理解转储方法,还需要掌握其他关键概念,如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SQL语言、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安全性以及完整性等。此外,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未来趋势和个人见解也是深入研究的重要部分,同时,通过实际项目和报告撰写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例如,个人研究报告应包括技术问题、发展历程、技术要点、发展方向、个人观点以及参考文献,而集体项目则需要结合编程实现,如使用Access或MySQL数据库,结合C++、Java、PHP、Visual Basic等语言进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