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紫外探测系统背景杂波辐射模型研究

0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1.54MB PDF 举报
"这篇学术文章探讨了天基紫外探测系统中如何应对地气背景引起的杂波辐射,通过建立不同场景的空间杂波辐射模型,优化探测通道的选择,以提升空间目标探测性能。研究发现,晴空条件下,最佳中心波长和光谱范围分别为300 nm 和297~306 nm,而卷云环境下则为299 nm 和296~303 nm。" 在天基紫外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地气背景浮动产生的杂波辐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探测系统的性能和对空间目标的识别能力。文章"不同场景的天基紫外背景杂波仿真计算"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作者们在290~400纳米的紫外窗口区,也就是大气中紫外线传输效果较好的波段,构建了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的空间杂波辐射模型。这个模型考虑了多种空间背景因素,如大气光学特性、云层状态等,从而能够分析出影响空间背景杂波辐亮度的关键要素。 在进行探测系统性能分析时,作者们假设了可能的目标辐射特性,结合地气背景杂波水平,对系统的探测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晴空条件,理想的探测系统中心波长应该设定在300纳米,对应的光谱范围是297至306纳米。这一选择可以有效减少杂波影响,提高晴空条件下的探测效能。然而,当探测视场完全被卷云覆盖时,中心波长和光谱范围需调整为299纳米和296至303纳米,这是因为在云层丰富的环境中,特定波长的选择能更好地穿透云层并识别目标。 此外,该文还强调了大气光学在紫外探测中的作用,大气的不同成分和状态会吸收、散射或反射紫外辐射,因此,理解这些光学效应对于设计高效率的探测器至关重要。同时,仿真技术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允许研究人员在实际操作前预测和优化探测系统的性能,避免因杂波影响导致的误判或低效。 本文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天基紫外探测系统杂波辐射的方法,对于提升探测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探测性能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在面对复杂气象条件时,如何选择最佳工作参数以实现最佳探测效果。该研究对于天基观测系统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