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正则表达式到NFA转换实例解析

需积分: 49 0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6.13MB PPT 举报
"正则表达式到NFA的转换示例——编译原理课程资料" 在编译原理中,正则表达式是描述语言的一种简洁形式,常用于表示字符串的模式。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NFA)是用于识别正则表达式所描述的语言的计算模型。本课程资料主要探讨了如何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NFA的过程,并提供了具体例子,如正则表达式"(a|b)*abb"的NFA构建。 首先,让我们理解正则表达式"(a|b)*abb"的含义。这里的"|"(或)操作符表示"a"或者"b","*"代表零个或多个前面的字符,所以"(a|b)*"意味着零个或多个"a"或"b"的序列,最后是"abb"这个固定序列。在NFA中,每个字符或运算符都会对应一个或一组状态,通过转移边连接,形成一个状态网络。 正则表达式中的第一个"a"对应NFA的构建是这样的:起始状态会有一个转移到标记"a"状态的边,标记"a"状态还会有一个自我循环的边,表示可以连续匹配多个"a"。同样的逻辑应用于"b",会有第二个状态标记为"b",也有自我循环的边。 接下来,"(a|b)*"部分会有一个状态,它有两条无条件转移边分别指向"a"状态和"b"状态,这表示"a"或"b"都可以接在任何之前匹配的字符后面。然后,"abb"的后续部分需要构造,"a"会有一个新状态,"bb"会共享同一个状态,因为"b"后面跟着另一个"b",所以这个状态会有两个自我循环的边,表示可以连续匹配两个"b"。最后,"b"状态和"abb"状态之间会有转移边,以确保整个表达式的正确匹配。 课程中,讲师闫健恩强调了编译原理的重要性,借用“木桶原理”指出,学习编译原理就像提升木桶的短板,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提升至关重要。此外,他还提到了“蝴蝶效应”,暗示在学习过程中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大的影响。课程推荐了几本编译原理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编译系统的设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运行环境、代码优化等多个方面。 课程内容包括了编译器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法,以及文法、词法分析器(如正规式和DFA)、语法分析器(如LL(1)、LR方法)、语义分析、运行时环境的实现、代码优化技术等核心主题。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并具备实际编译器构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