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与生消机制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630KB PDF 举报
"徐峰,牛生杰,张羽等人在2011年的《大气科学学报》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分析了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和生消机理。通过对位于半岛北部的湛江站、中部的雷州站和南部的徐闻站长达数十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地区雾的季节性分布和形成条件。" 文章指出,雷州半岛的年雾日数在三站之间呈现相似的"W"型变化趋势,但局部峰值有所增加。年平均雾日数分别为湛江站24.7天、雷州站30.4天和徐闻站21.0天。雾的主要发生期集中在1月至4月和12月,其中3月的雾日数最多,而7月最少。在湛江站,夜间雾的发生率高达90%,且大部分雾的持续时间不超过4小时,以短雾为主。 雾的形成与多种天气形势有关,主要包括高压入海型、低压前型、冷锋前型、静止锋前型和鞍形场或均压场型。这些天气形势常常催生平流雾、锋面雾和辐射雾。研究还发现,雾的消散通常与新冷空气南下、雾滴因碰并沉降形成小雨,或是日出后雾滴的蒸发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2000年至2009年间的数据统计,研究人员确定了最有利于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即气温在15~25°C之间,相对湿度高于70%,露点温度低于1.0°C,气压梯度在-3.5~ -2hPa,以及风速在1.5~2.5hPa的范围内。这些条件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雾出现的概率。 这篇论文对了解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性及其生成机制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对于气象预报和区域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雾的预警和减少其对交通、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