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施肥停止后的分阶段群落恢复机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566KB PDF 举报
本文探讨了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这一特定生态系统中,停止施肥后群落结构的阶段性恢复现象。研究者孙靖尧、李君勇和杜国祯,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自治州玛曲县高寒草甸自2000年至2010年的持续施肥实验,随后在2011年至2014年停止施肥,观察并分析了施肥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停止施肥后的生态响应。 在大量施肥的研究中,通常观察到肥力增加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下降和物种组成的改变,这是对传统认识的一种补充。然而,关于停止施肥后群落结构的恢复过程,学术界鲜有深入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填补了这一空白,关注停止施肥后群落演替的机制及其恢复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力的恢复速度超过了物种多样性的恢复,这可能反映出生态系统在短期内对营养物质的快速吸收和利用。同时,均匀度(反映物种相对优势)的恢复比物种丰富度(物种总数)更快,暗示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先于多样性恢复。 更为细致地观察,研究发现群落恢复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不同的生态过程主导。这意味着停止施肥后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分阶段的过程。恢复的时间在施肥强度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差异,施肥强度越大,恢复所需的时间越长,主要体现在第三个恢复阶段。 关键词“群落生态学”、“群落恢复”、“高寒草甸”、“施肥”和“演替”揭示了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则展示了研究者对生态系统复杂性与人为干预之间关系的深入洞察。 这篇首发论文提供了一次独特的视角,不仅揭示了施肥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的影响,而且通过停止施肥后的实证研究,揭示了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干扰时的恢复策略和动态过程,对于理解和管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