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基础与理论探讨

需积分: 0 7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4.9MB PPT 举报
“关系数据库简介-数据库课件” 关系数据库是现代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核心,其概念由美国IBM公司的E.F.Codd在1970年代初提出。Codd在《Communication of the ACM》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阐述了关系数据模型,这一模型奠定了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关系模型强调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每个表格称为一个关系,其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每一列则代表实体的属性。这种模型易于理解和操作,适合处理大量结构化数据。 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是Codd后续提出的概念,它们是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如SQL的基础。关系代数是一种形式化的查询语言,通过集合操作如选择、投影、并集、差集等来表达对数据库的查询。关系演算则基于谓词逻辑,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式的表达方式查询数据。 在1972年,Codd继续发展了关系数据库理论,提出了关系数据库的三个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这些范式是规范化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准则,旨在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防止数据异常。1NF要求每个字段不可再分;2NF要求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整个主键;3NF要求所有非主键字段都直接依赖于主键,而非其他非主键字段。 1974年,Codd进一步提出了巴斯-科德范式(BCNF),这是比第三范式更严格的规范,它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BCNF要求任何非平凡函数依赖的左部都是超键,从而避免了更新异常和插入异常。 在数据库教育领域,中国早期的数据库教材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萨老师的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其教学风格偏向理论,不专注于特定系统的使用方法,而是深入讲解实现技术。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能显得枯燥,但对于培养具备数据库管理能力的DBA(数据库管理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如描述中的例子,往往数据独立性较差,数据结构和关联依赖于应用程序,导致数据冗余和低效。与主从式数据库系统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不同,这些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同时执行数据库管理和应用功能,而在关系数据库中,这些职责通常是分离的,以提高效率和数据共享。 通过学习关系数据库,我们可以理解如何设计和维护高效、稳定且易于扩展的数据库系统,这对于现代信息化社会中的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