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与神经网络驱动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性深度评估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1 收藏 1.37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这一主题。川西高原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成为了生态旅游研究中的热点地区。文章创新性地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估,这是一种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的综合方法。 首先,作者指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个分支,它旨在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等关键因素的系统分析,来确定某一区域是否适合发展生态旅游。这种方法为旅游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二是环境承载力,即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过高的旅游压力可能导致生态破坏;三是旅游基础条件,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和服务水平等,这些直接影响游客体验和旅游项目的可行性;四是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居民对旅游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经济条件对旅游开发的支撑作用。 作者利用GIS技术对川西高原进行地理网格划分,将大范围区域分解为小单元进行详细评估,而神经网络则被用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将川西高原的生态旅游适宜度划分为四个等级: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并据此将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如九寨沟-茂县-康定的高适宜区,若尔盖-马尔康-雅江-稻城的中适宜区,以新龙县为中心的低适宜区以及石渠、色达、壤塘为主的不适宜区。 这篇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方法论,也为川西高原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提供了实用的决策支持工具,对于推动该地区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