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路由器IP配置关键规则与access-list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68KB PDF 举报
“cisco路由器ip协议配置的基本原则” 在配置Cisco路由器的IP协议时,有几条关键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网络的正确运行。这些原则是: 1. 路由器物理端口通常需要一个IP地址:每个路由器的接口(物理网络端口)应该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这使得路由器在网络中可识别并能与其他设备通信。 2. 相邻路由器的相邻端口IP地址必须在同一网络上:如果两个路由器通过特定接口直接相连,那么这两个接口的IP地址必须位于同一个IP网络中。例如,路由器A的S0接口与路由器B的S1接口相邻,它们的IP地址应处于同一子网。 3. 同一路由器的不同端口IP地址需在不同网段:为了实现路由功能,路由器的不同接口不能配置在相同的IP网络中,它们应当分配在不同的网络段,以区分来自不同网络的数据流量。 4. 非相邻路由器端口不能在同一网段:所有网络中,除相邻路由器的相邻端口外,任何其他非相邻路由器接口都不能连接到同一IP网段,以避免路由混淆和潜在的冲突。 IP协议配置还涉及到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s),用于控制数据包的流入和流出。access-lists使用标识号码来标识不同的列表,使用deny或permit指令来阻止或允许特定源地址或协议的数据包。通配符用于匹配地址,路由器会检查与“0”位匹配的地址,而忽略与“1”位匹配的部分。access-lists按照定义顺序执行,一旦数据包匹配到一个条件,后续条件将不再检查。如果数据包不满足所有条件,路由器默认会丢弃该包。 IP配置的主要任务包括: 1. 配置端口IP地址:为路由器接口分配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配置广域网线路协议:如PPP, HDLC等,以支持不同类型的WAN连接。 3. 配置IP地址与物理网络地址映射:如ARP(地址解析协议)配置。 4. 配置路由:定义网络间的路由路径,如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OSPF, BGP等)。 5. 其他设置:如NAT(网络地址转换)、QoS(服务质量)等。 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同一端口配置多个IP地址,以连接不同网段。例如,使用`ipaddress secondary`命令添加辅助IP地址。但是,若要允许不同网段的通信发生在同一端口,还需要启用IP重定向(ipredirect),这通常是默认禁止的,启用后,路由器将允许来自同一端口的IP包转发回该端口,以支持跨网段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