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um算法优化:不使用哈希表的Ο(N)解决方案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804KB PDF 举报
本题是关于数据结构与算法中期考试的第一题,要求考生设计一个不使用哈希表和二分查找的O(N)复杂度算法解决3-Sum问题。3-Sum问题是指在给定一组整数数组中找出所有三元组(a, b, c),使得a + b + c等于零。原题提供的讲解中提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二分查找优化的O(N log N)算法,另一种是利用哈希表的O(N)解决方案。这里需要考生开发一个全新的、不依赖于这两种工具的O(N)算法,并提供伪代码分析其工作原理。 首先,考生需要理解3-Sum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遍历数组,对于每个元素a,寻找其余两个元素b和c,使得a + b + c = 0。在没有使用哈希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双指针法实现。一个指针i从数组头开始,另一个指针j从i的下一个位置开始,第三个指针k从数组尾开始。当i和j相遇时,如果当前的和大于0,说明找不到合适的c,将j指针向后移动;如果和小于0,说明需要更大的c,将k指针向前移动;如果和等于0,找到了解,输出三个元素并继续搜索其他组合。 以下是算法的伪代码: ``` S := an input array of length n sort(S); // 对数组进行排序 for i = 0 to n-3 do a = S[i]; start = i + 1; end = n - 1; while (start < end) do b = S[start] c = S[end]; if (a + b + c == 0) then output a, b, c; // Continue search for all triplet combinations summing to zero. // 将start和end分别向内移动一位,直到两者相等或交叉 start++; while (start < end && S[start] == b) start++; // 避免重复找到相同元素 end--; while (start < end && S[end] == c) end--; // 避免重复找到相同元素 elseif (a + b + c > 0) then end--; else start++; end end end Grading: - 如果算法思想正确,可得15分。 - 如果存在部分细节错误,最多扣5分。 ``` 这个算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双指针策略减少了搜索空间,避免了对所有可能的三元组进行检查,而是通过不断缩小搜索范围来找到满足条件的组合,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是数组长度。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重复元素的情况,以确保算法的正确性。
2025-01-08 上传
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聚焦于2024年秋季学期高维数据分析课程的第六次作业,涉及多个关于复杂网络分析的重要概念和技术。具体涵盖:基于图论的基本证明如节点度与共同邻居的数学表达形式;对网络社区结构进行划分,并通过模态性公式评价这种划分的效果;针对实际社交网络数据集利用随机块模型和社会经济回报模型(SCORE)来进行高效的社区识别任务;以及深入探讨了矩阵的核范数及其与谱范数间的关系,强调了它们在解决现实生活中大型稀疏矩阵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面向正在学习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相关专业的大三及以上的学生,特别是有兴趣深入了解图论及其在网络科学中具体应用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该文档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维数据分析技巧,在实际项目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练习可以加深对于社交网络构建、模块化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也能加强对线性代数里关键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准备从事数据分析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同学非常有益。 其他说明:这份PDF材料包含了大量详细的数学推导步骤,以及具体的评分标准和作业完成时间限制(截止日期:12月29日星期日晚上十点)。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的任务,建议配合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一起使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每个问题背后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