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组稀疏矩阵加法实现与输出
需积分: 9 10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4
1
收藏 4KB TXT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C语言代码实现,针对三元组稀疏矩阵(由整数索引i、j和元素值e组成)的加法操作。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顺序执行逻辑,不设置循环,通过确认和判断来完成矩阵的求和。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标题"数据结构-三元组稀疏矩阵求和函数"中,重点在于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处理。这里使用了`Triple`结构体来表示稀疏矩阵中的一个元素,包含三个成员:整型的行索引i、列索引j以及对应的元素值e。同时,定义了一个名为`TSMatrix`的结构体,用于存储矩阵的数据,包括一个大小为Maxsize+1的Triple数组,以及三个整型变量mu(行数)、nu(列数)和tu(元素总数),用于记录矩阵的维度信息。
在`input()`函数中,用户被引导输入矩阵M和T的行数、列数以及它们的元素,只有当用户确认(通过输入'Y'或'y')后才会进行后续操作。`output()`函数用于显示矩阵的非零元素及其值,以便于用户确认输入的正确性。
`do_add()`函数是核心部分,它实现了三元组稀疏矩阵的加法。由于题目强调了顺序执行且无循环,这意味着函数通过遍历两个输入矩阵M和T的非零元素,将它们的元素值相加,并将结果保存到新矩阵Q中。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一些条件判断,比如检查两个矩阵是否在对应位置都有元素,然后进行加法运算,最后更新Q矩阵。
在主函数`main()`中,程序首先获取两个矩阵的输入,然后检查用户是否想要继续进行矩阵求和操作,直到用户确认为止。最后,将矩阵M和T的元素加和得到矩阵Q,并输出结果。整个流程简洁明了,适用于处理稀疏矩阵,因为它们通常包含大量零元素,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这个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利用C语言处理稀疏矩阵,并通过序列化的方法实现了加法运算,适合用于教育和学习目的,尤其是在教学数据结构时讲解稀疏矩阵的高效操作。
1466 浏览量
578 浏览量
2022-12-01 上传
226 浏览量
164 浏览量
203 浏览量
303 浏览量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da30d37c4d93431eb9038201704834da_luyudi880.jpg!1)
小狄2
- 粉丝: 6
最新资源
- Windows95多线程同步控制:event对象与事件同步
- C++Builder打造不规则窗体界面教程
- DirectShow SDK学习与应用指南
- C++ Builder 实现自定义绘图下拉框
- C++Builder轻松操作注册表:TREGISTRY类实例解析
- ActionScript3.0 CookBook 中文翻译版
- PowerDesigner使用技巧:建模、导出与反向工程
- 彩色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对比分析
- Oracle数据库逻辑结构详解:理解与挑战
- Oracle9i数据库管理基础II中文版官方PPT
- Oracle9i数据库管理基础中文版PPT
- 论文写作实例与模板详解:信息系统与网络设计
- 遵循Java编程规则提升代码质量:类与方法设计
- 并发编程进阶:Erlang实战
- VxWorks文件系统与Flash驱动详解:从rawFs到MS-DOS与RT-11实现
- VxWorks Device Driver详解:层次结构与I/O系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