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函数调用:连接数据与历史背景详解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65MB PPT 举报
C语言作为一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起源于1970年的B语言(BCPL),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主要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尤其是在PDP7计算机上。B语言以其精炼和接近硬件的优点著称,但也存在过于简单且数据无类型的缺点。1973年,D.M.Ritchie在此基础上改进,创建了C语言,用于重写UNIX操作系统,特别是第五版,尽管起初主要限于贝尔实验室内部使用。 C语言的转折点发生在1975年,随着UNIX第六版的发布,C语言因其显著的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后,1977年的《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进一步推动了C语言在不同计算机平台上的应用和发展,促进了UNIX的普及。1978年,经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由Brian Kernighan和Dennis Ritchie合作完成,确立了C语言的标准地位,被称作“标准C”。 C语言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发布了ANSIC标准,这是对C语言的一个重要扩展。1988年,K&R根据ANSIC修订了他们的教材。ANSI在1987年公布的新标准87ANSIC,随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受为ISOC的标准,即ISO 9899-1990。此后,C语言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C语言编译系统可能存在一些语言功能和语法规则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时,读者需要了解自己所使用的编译器的具体特性,本书的讲解则以ANSIC为基础。这强调了开发者在实际编程过程中需要对所使用的工具有所熟悉,以确保代码的兼容性和有效性。 总结来说,C语言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还反映了编程语言从简单到复杂,从专有到标准化的演进过程,以及它如何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C语言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设计哲学、变迁和应用范围,这对于学习和使用C语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