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顺序控制设计方法:转换为中心的梯形图解析

需积分: 48 12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4.99M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PLC教学PPT,主要讲解了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由来、定义和特点。" 在PLC编程中,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是一种有效且规范的设计策略。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将复杂的顺序功能图转化为梯形图时的规律性和准确性。设计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同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组织和控制系统的运行步骤。 顺序控制通常涉及到多个状态之间的转换,每个状态对应于梯形图中的一个或多个逻辑块。转换条件是状态之间切换的关键,这些条件可能基于输入信号的状态或者特定的计时/计数事件。以转换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会将这些转换条件作为核心,构建起整个程序的框架,然后根据需要添加对应的逻辑控制。 PLC,全称可编程序控制器,起源于196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需求,旨在创建一种能够适应工业环境,便于逻辑控制更改,且易于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设备。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我国在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根据定义,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环境的电子系统,它拥有可编程的存储器,能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多种指令。通过数字和模拟输入/输出接口,PLC可以控制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流程。设计时,PLC系统需要考虑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工业控制需求的变化。 此外,PLC的特点包括: 1. **灵活性**:可以通过编程修改控制逻辑,无需物理更改硬件。 2. **可靠性**: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稳定工作,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 **易用性**: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方便用户理解和操作。 4. **模块化**:系统组件可以轻松地组合和扩展。 5. **实时性**:具备快速响应输入变化的能力。 6. **故障诊断**:内置故障检测和自我修复功能,便于维护。 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是PLC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PLC作为一种关键的工业自动化工具,其定义、特点和历史发展对于理解现代工业控制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