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N5121的串口双向通信实用开发指南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08 收藏 6KB RAR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UART.rar_JN5121_串口双向" 1. UART简介: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的串行通信协议。它允许设备通过串行通信端口与外部设备进行异步通信,即无需共享时钟信号即可发送和接收数据。UART通常用于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也可以用于与计算机或其他串行设备的通信。 2. JN5121芯片简介: JN5121是NXP公司生产的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微控制器,主要用于ZigBee和IEEE 802.15.4无线通信应用。它内置了一个ARM Cortex-M0处理器,并配备了一定容量的闪存和RAM,以及各种外设接口。JN5121支持无线收发,同时具有丰富的I/O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非常适合开发各种物联网(IoT)设备。 3. 串口双向通信: 串口双向通信指的是两个设备通过串行端口进行数据交互,即发送和接收数据。在实现串口通信时,通常需要配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以确保通信双方能够正确无误地进行数据交换。在某些应用中,一个设备既可以作为数据的发送方,也可以作为接收方,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作“全双工”模式。在全双工模式下,通信双方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开发实用C源程序: 在嵌入式系统中,编写C语言源程序是实现特定功能的常见做法。对于UART通信而言,开发C源程序需要涉及到硬件接口的配置、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数据缓冲区的管理以及通信协议的实现等方面。源程序会包含初始化UART模块、设置通信参数、编写数据发送和接收函数等关键部分。开发者通过这些程序可以控制JN5121芯片进行串口通信。 5. 文件命名及结构: 在提供的文件名称列表中,“***.txt”可能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可能包含了项目相关的描述、说明或额外的资源链接。而“UART”则可能是指代实际的C语言源代码文件。通常,开发项目会包含多个文件,例如头文件(.h)、源文件(.c)和资源文件等。 6. 可能的开发流程: 开发者在获取到这个资源包后,可能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开发: - 解压缩文件资源包,获取其中的源代码文件和说明文档。 - 阅读说明文档,理解JN5121芯片以及UART通信的硬件特性。 - 搭建开发环境,准备必要的编译器和调试工具。 - 阅读源代码,理解已经实现的通信协议和相关功能。 - 根据需要修改和扩展源代码,或者添加新的功能模块。 - 编译源代码,生成可执行的固件文件。 - 将固件烧录到JN5121芯片中,并进行实际的通信测试。 - 调试程序,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实际应用意义: 掌握JN5121芯片的串口双向通信开发知识对于物联网项目的开发非常有帮助。例如,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串口通信是连接传感器、控制器和其他设备的重要方式。能够熟练地运用UART协议进行通信编程,对于开发稳定可靠的IoT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以下每一行代码#include "bflb_mtimer.h" #include "bflb_uart.h" #include "bflb_clock.h" #include "board.h" struct bflb_device_s *uartx; void uart_isr(int irq, void *arg) { uint32_t intstatus = bflb_uart_get_intstatus(uartx); int ret; uint32_t baudrate; if (intstatus & UART_INTSTS_RX_AD5) { bflb_uart_int_clear(uartx, UART_INTCLR_RX_AD5); ret = bflb_uart_feature_control(uartx, UART_CMD_GET_AUTO_BAUD, UART_AUTO_BAUD_0X55); baudrate = bflb_clk_get_peripheral_clock(BFLB_DEVICE_TYPE_UART, uartx->idx) / (ret + 1); printf("Detected baudrate by 0x55 is %d\r\n", baudrate); } if (intstatus & UART_INTSTS_RX_ADS) { bflb_uart_int_clear(uartx, UART_INTCLR_RX_ADS); ret = bflb_uart_feature_control(uartx, UART_CMD_GET_AUTO_BAUD, UART_AUTO_BAUD_START); baudrate = bflb_clk_get_peripheral_clock(BFLB_DEVICE_TYPE_UART, uartx->idx) / (ret + 1); printf("Detected baudrate by startbit is %d\r\n", baudrate); } } int main(void) { board_init(); board_uartx_gpio_init(); uartx = bflb_device_get_by_name(DEFAULT_TEST_UART); struct bflb_uart_config_s cfg; cfg.baudrate = 2000000; cfg.data_bits = UART_DATA_BITS_8; cfg.stop_bits = UART_STOP_BITS_1; cfg.parity = UART_PARITY_NONE; cfg.flow_ctrl = 0; cfg.tx_fifo_threshold = 7; cfg.rx_fifo_threshold = 7; bflb_uart_init(uartx, &cfg); bflb_uart_feature_control(uartx, UART_CMD_SET_AUTO_BAUD, 1); bflb_uart_feature_control(uartx, UART_CMD_SET_ABR_ALLOWABLE_ERROR, 3); bflb_irq_attach(uartx->irq_num, uart_isr, NULL); bflb_irq_enable(uartx->irq_num); while (1) { } }

2023-05-1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