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与集合运算实现:链表、矩阵和二叉树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6 收藏 209KB DOC 举报
"该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了数据结构中的线性表、HANOI问题的解决、稀疏矩阵的算法以及二叉树的遍历。通过实习项目,学生将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实际编写相关程序。" 线性表是数据结构的基础,它是一种线性组织的数据集合,其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前驱和后继,除了第一个元素没有前驱,最后一个元素没有后继。在本实习项目中,线性表采用单链表的形式来实现。单链表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元素(在这里是字符`ElemType`)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typedef struct LNODE`定义了链表节点的结构,包含一个字符型成员`c`和一个指向`LNODE`类型的指针`next`。`Initlinklist`函数用于初始化链表,`Createlinklist`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包含小写字母a-z的链表,`ADD`函数用于在链表头部插入元素,而`Merge`、`Intersection`和`Difference`则分别用于求两个链表的并集、交集和差集。 HANOI问题,也称为汉诺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它涉及到将一套大小不一的圆盘从一个柱子移动到另一个柱子,中间柱子作为辅助,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且任何时候大盘子都不能位于小盘子之上。在本课程设计中,可能通过编程实现HANOI问题的求解,展示递归算法的应用。 稀疏矩阵是指大部分元素为零的矩阵,通常用三元组表示,即只存储非零元素的行号、列号和值。在实习中,可能会涉及实现稀疏矩阵的转置、加法和乘法。这通常包括遍历三元组数组,根据矩阵运算规则进行相应的操作。 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它们是理解二叉树结构的关键。前序遍历的顺序是根-左-右,中序遍历是左-根-右,后序遍历则是左-右-根。遍历二叉树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插入和删除节点,或者执行其他树相关的操作。 在实际编程实现这些概念时,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链表结构高效地处理数据,如何通过递归解决复杂问题,如何优化存储以处理大规模稀疏数据,以及如何遍历和操作二叉树。这些技能对于进一步学习高级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在实际软件开发中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011-06-30 上传
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 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 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