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报文段数据解析与端口理解:256kb/s链路吞吐率与端到端延迟分析

需积分: 39 5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6.32MB PDF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详细笔记,涵盖了谢希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重点围绕TCP/IP协议栈进行讲解和分析。以下是章节要点的详细解析: 1. 第一个报文段数据量:在TCP通信中,第一个报文段(Segment)携带的数据是从数据序号70到99,共30字节。这是在TCP连接建立初期,初始化数据传输的典型情况。 2. 确认号计算:主机B在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确认号是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序号,即99+1=100。对于第二个报文段,如果确认号为180,说明B收到了100到179的数据,因此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数据量为180-100+1=81字节。若第一个报文段丢失,B在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确认的起始序号应为70。 3. 吞吐率与发送窗口:在256kb/s链路上,端到端时延为128ms,但实际吞吐率仅为120kb/s。发送窗口W的大小取决于确认策略:若一次发送等于窗口,W=256ms*120kb/s/8bit/s=7228字节;若分片发送且快速确认,W=(256ms*120kb/s)/(128mbits/s)=3840字节。 4. TCP首部设计:TCP首部包含端口号是为了在ICMP差错报文中识别出错误报文所属的连接。UDP首部没有首部长度字段,因为UDP首部长度固定,不包含可变的选项部分,而TCP首部可能因选项存在而变长。 5. TCP报文段数据限制:一个完整的TCP报文段数据部分最多容纳65495字节,这是因为加上TCP和IP首部后,不超过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65535字节。如果数据超过这个限制,可能需要拆分发送。 这份资料适合于考研准备者或对计算机网络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学生,它不仅涵盖了基础概念,还涉及了具体问题的解答,对于理解和掌握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