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需积分: 10 5 下载量 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38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由吴庆涛和邵志清撰写,发表于2005年12月,得到了上海科技发展基金的资助。文章探讨了入侵检测在网络安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体系结构的发展、检测方法的分析和系统评估的现状,同时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动态安全技术中扮演关键角色。它弥补了传统安全防护措施的不足,通过构建动态安全循环,增强系统的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威胁。这篇综述主要从三个核心方面来阐述入侵检测: 1. 入侵检测系统(IDS)架构:IDS是入侵检测的基础,其架构经历了从基于主机的到基于网络的,再到混合型架构的演变。这些架构各有优缺点,例如基于主机的IDS可以详细监控系统内部活动,而基于网络的IDS则能覆盖更广泛的网络流量。混合型IDS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2. 入侵检测方法:文章详细分析了多种检测方法,包括异常检测、误用检测和行为基线检测等。异常检测依赖于建立正常行为模式,当发现异常行为时触发警报;误用检测则是根据已知攻击模式进行匹配;行为基线检测则是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用户的常规行为,然后对偏离基线的行为进行检查。 3. IDSevaluation:评估入侵检测系统的效果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各种性能指标,如检测率、误报率和响应时间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在真实网络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及如何处理不断变化的攻击策略和网络环境。 论文指出,当前入侵检测研究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实时性挑战,由于网络流量巨大,实时分析和响应成为难题;误报和漏报问题,如何准确区分正常行为和攻击行为;以及对抗性和适应性,攻击者可能采取反检测手段, IDS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智能和适应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多层和多层次的防御策略,结合不同类型的IDS协同工作;以及云和物联网环境下的入侵检测新挑战,需要设计适用于新型网络环境的检测机制。 这篇综述提供了对入侵检测技术的深入理解,对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