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详解:23种设计模式中的人生导师

需积分: 50 97 下载量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2.72MB PPT 举报
代理模式是一种在软件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主要用于控制对象的访问、延迟对象的创建以及增强对象的功能。本文档涵盖了代理模式的多种应用,包括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和智能引用代理。 1. 远程代理(Remote Proxy): 远程代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同的地址空间(例如网络另一端)为对象提供一个本地的代理,隐藏了对象的实际位置。这种方式有助于隔离系统的复杂性和分布性,例如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远程代理可以管理对象的通信和同步,避免直接暴露底层网络操作。 2. 虚拟代理(Virtual Proxy): 虚拟代理用于延迟昂贵或复杂的对象创建。比如浏览器中的图片加载,只有在用户滚动到图片所在区域时才会实际下载和显示,其余未加载的部分由代理代替,节省了资源。这种方式体现了“按需”和“惰性初始化”的理念。 3. 保护代理(Protect or Access Proxy): 在访问控制场景中,保护代理被用来限制对某些敏感对象的访问。当对象有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时,代理可以作为中间层,只允许特定权限的请求通过,确保数据安全。 4. 智能引用代理(Smart Reference Proxy): 智能代理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如计数引用次数、自动释放对象、内存管理和锁定检查等。这些代理可以在访问对象时执行额外的逻辑,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 工厂方法模式与代理模式的关系: 工厂方法模式虽然不是代理模式的一部分,但它属于创建型模式,而代理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而代理模式关注对象的间接访问。两者在系统扩展和灵活性方面有相似之处,工厂方法模式允许通过添加新的子类引入新产品,而代理模式则允许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改变对象的行为。 通过学习这23种设计模式中的代理模式,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在系统设计中关于对象创建、访问控制和资源优化等问题,提升软件的可维护性和效率。在实际开发中,灵活运用这些模式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健壮、可扩展和高效的整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