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第三版:谭浩强详解与历史

需积分: 12 1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6 收藏 5.67MB PPT 举报
"C语言第三版谭浩强的配套讲义包含了C语言的详细讲解和丰富的例题解析,全面覆盖了C语言的特性和程序结构,以及如何在计算机上运行C程序的方法。" 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B语言是C语言的前身,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70年设计,主要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然而,B语言过于简洁,缺乏数据类型的概念。1973年,D.M.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C语言,它弥补了B语言的不足,并用于改进UNIX操作系统,使其更加高效和可移植。 随着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C语言因其优点逐渐受到关注。1977年,《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的出现加速了UNIX在各种硬件平台上的普及,同时也推动了C语言的广泛采用。1978年,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合作出版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成为C语言的经典教材,被广泛称为“K&R”或“标准C”。 在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制定出ANSIC标准,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了C语言。随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0年接受了ANSIC作为ISO C标准(ISO 9899-1990),并在1994年进行了修订。这些标准定义了C语言的核心语法和特性,使得不同编译器之间的兼容性得以提高,尽管不同编译器在实现时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学习C语言时,了解所使用的编译系统的特性和规则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编译器可能支持不同的语言扩展或有不同的语法规则。谭浩强的第三版C语言讲义正是以此为基础,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包括C语言的结构、语法、程序设计方法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强调了与实际编译环境相结合的重要性。 C语言的特点在于其简洁、高效和接近硬件的特性,这使得它既适合编写系统级软件,如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也适合开发应用程序。它的核心概念包括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如条件语句和循环)、函数、指针等。通过学习C语言,开发者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对于进一步学习其他高级语言或系统编程非常有帮助。 在实践中,编写C程序通常包括编写源代码、编译、链接和最终执行。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机器码,链接器则将多个编译后的模块组合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学习如何在计算机上正确运行C程序是每个C程序员的必修课。 谭浩强的C语言第三版讲义是学习C语言的一个宝贵资源,它不仅涵盖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习题,有助于读者掌握C语言的精髓,为后续的编程生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