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双通道技术:基于"T-tube"模型的中心动脉脉搏波盲辨识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676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创新的无创技术——基于“T-tube”模型的中心动脉脉搏波(Central Aortic Pulse wave, CAP)双通道盲辨识方法。研究者王璐和徐礼胜针对当前临床中心动脉脉搏波测量主要依赖于侵入性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通道盲辨识(Multi-channel Bli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MBSI)算法。MBSI算法的目标是实现实时、连续的非侵入式CAP监测,这对于心血管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回顾了CAP无创传递函数估计方法的历史背景和现有技术,强调了传统有创测量的局限性和临床模型对时变性的需求。然后,论文深入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建模方法,特别关注了“T-tube”模型,这是一个将复杂的心血管系统视为“灰箱”的简化模型。这个模型不仅为MBSI算法提供了理论支持,还为算法的仿真验证提供了平台。 研究者通过将心血管系统的“灰箱”模型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黑箱”模型,运用MBSI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发现,通过中低阶无限 impulse response (IIR)模型近似,可以显著简化MBSI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实验部分,通过使用“T-tube”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MBSI算法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估计出的CAP波形形态误差控制在整体7.2%以内,收缩压误差小于4.6mmHg,舒张压误差小于4.2mmHg,这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的关键点包括中心动脉脉搏波的无创测量、外周动脉脉搏波(PAP)与CAP的关系、“T-tube”模型在MBSI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监测中的潜在价值。此外,关键词的选用,如“中心动脉脉搏波”,“外周动脉脉搏波”,“T-tube”模型,以及“多通道盲辨识”等,都突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技术路径。这项工作为无创心血管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