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6下iSCSI基础配置与 RAID5阵列创建教程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2 9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1 收藏 4KB TXT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在Red Hat 6系统环境下进行iSCSI基础操作的相关知识。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块级存储网络技术,它允许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到存储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管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SCSI的基本概念和角色划分。iSCSI将网络中的存储设备划分为两个部分:目标(target)和发起器(initiator)。目标是存储设备,提供存储空间和服务,如RAID阵列;发起器则是服务器端的组件,负责发起和管理数据的存取请求。在Red Hat 6.1版本中,系统的iSCSI服务被设置为6.1.1.1,而CentOS 6.3则作为iSCSI发起器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文档示例涉及到了如何配置一个RAID 5阵列。在Red Hat 6.1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使用mdadm工具创建一个包含/dev/sdb1、/dev/sdb2和/dev/sdb3的RAID 5阵列。这些硬盘被假定为/dev/sdb1、sdb2和sdb3,它们分别被识别为Linux RAID自动检测的类型,且总大小分别为150040MB、50110MB和100115MB。在创建过程中,mdadm工具提示了大小不一致的问题,但用户选择继续创建,确认使用默认的1.2版本元数据。 创建阵列的命令包括检查磁盘布局、指定chunk大小(默认为512KB)、设置阵列大小(最终设置为4015104KB),以及询问是否继续创建(用户输入'y'表示确认)。最后,mdadm报告数组已启动并处于活动状态,表明RAID 5阵列已经成功创建并可以用于iSCSI目标服务。 这篇文档详细介绍了在Red Hat 6系统上配置iSCSI服务,特别是如何使用mdadm工具构建RAID 5阵列,并将其作为iSCSI目标来供发起器访问。这对于需要在服务器上实施存储虚拟化或者需要扩展存储能力的管理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