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技术在堤坝渗漏检测中的应用实验

需积分: 8 0 下载量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19KB PDF 举报
"磁共振方法在堤坝渗漏探测中的实验 (2012年)",作者们通过磁共振技术来定位堤坝的渗漏点,以提高堤坝安全监测的准确性。 磁共振方法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它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磁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氢原子核(即质子)的磁共振现象。在含水介质中,水分子中的氢核能够响应外部磁场的变化,当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时,这些氢核会吸收能量进入激发态,然后在一定时间后重新释放能量,产生信号。通过检测这种信号,可以获取介质中水分分布的信息。 论文详细介绍了磁共振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如何通过调整射频脉冲和检测信号来获取地下含水量的数据。反演算法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将测得的表面信号转换为地下空间的含水量分布图像。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线圈类型和测量方式至关重要。在本实验中,使用了吉林大学自主研发的JLMRS型磁共振探水仪,配置了一个4匝边长为12.5米的正方形线圈,对辽宁桓仁崔家街堤坝进行了连续测量,测量深度达到35米。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可以得到坝体的二维含水量剖面图。为了消除上游水体对测量结果的干扰,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坝体的二维相对含水量剖面。根据实验分析,崔家街大坝存在3个渗漏点,分别位于距溢洪道140米、180米和240米处,以及2个渗透区,分别在溢洪道100至150米和170至250米之间。这些渗漏点和渗透区主要位于深度-20至-10米的砾卵石层,与地质勘探资料和下游的渗水情况相吻合。 该研究的成果不仅展示了磁共振方法在堤坝渗漏检测中的潜力,也为堤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通过精确识别渗漏点,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修复,防止严重事故的发生,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此外,这项工作还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环境因素如上游水体影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策略,对于未来同类探测项目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